大家好,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,就是关于古人评价上海美食的问题,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古人评价上海美食的解答,让我们一起看看吧。
上海人爱吃什么味道的醏?
上海市面上主要有3种醋:
1、上海本地产的醋。
特点是:不咸,微甜。
主要用来蘸小吃,比如生煎、小笼、春卷。
因为这些小吃本身就有咸味,所以不适合蘸太咸的醋。
2、山西醋。
特点是:有酱香味。
特别适合烹饪,比如糖醋排骨。
3、镇江醋。
特点是:咸。
蘸大闸蟹,酸味、咸味正好。
所以,上海人是分用途,选择不同的醋。
上海的锅贴为什么这么出名?在哪里能吃到地道的锅贴?
说起金灿灿的锅贴,大家都知道是魔都早饭的经典!状如饺子,却又不是饺子。好吃美味,底脆汁多~下面介绍三个笔者认为值得一去的三家店。
一.大王锅贴
这家店,或者说准确点这个摊位,位于上海徐汇区东安路,小小的店面几乎弱不禁风。但是,这里的人气绝对不弱,几度登上人气美食专栏,只因为那几个小小的锅贴,还有那无止尽的排着队争相购买的食客。
二.胡记锅贴
位于上海浦东新区浦电路。是一家很老的店啦,看装修就知道!但是味道确实非常赞的,他家的营业时间是在早上六点到下午两点,所以,想来这里吃锅贴的人可是要赶早的。不过现在他家可以送外卖啦,也是很棒棒的!薄皮的那种,底不是很焦很硬,口感粘软鲜甜,肉比较一般,其他都可以打满分。偏甜的口味儿符合上海人一贯的胃口~
三.宏玉坊
在一所中学附近的店,生意自然是很好的咯!比较老式的房子,两层,小小的空间,但是客流量却是大大的!他家的锅贴,无论是摆盘还是味道,都可以算是上乘!大大的个头,排列的整齐紧密,这一顿吃下去绝对管饱啦。鲜肉的味道调的刚刚好,微甜而不腻,口感上比较有弹性,皮的韧性也很强,适合喜欢Q弹的小伙伴。
说实话,和其它地区相比,上海的小吃确实有点贫瘠,本地小吃比较少,满大街都是来自五湖四海的小吃店。也有人说,真正的上海小吃比较精致,价格贵,要到比较高端的店铺才能吃到。
锅贴是上海小吃中比较接地气的一种,也随处可见。锅贴是一种煎烙的馅类小食品,制作精巧,味道精美,多以猪肉馅为常品,根据季节配以不同鲜蔬菜。很多人刚开始分不清锅贴和生煎,按我的理解,煎饺子就是锅贴,煎小包子就是生煎。
上海小吃界,锅贴的知名度应该是仅此南翔小笼包,因为好吃又不贵,比较适合大众。要说哪里有正宗的锅贴,还是城隍庙吧,虽然那里的小吃很多名不符实,但还是有很多人趋之若鹜的,有几家真的不错的饭店也隐匿在其中,需要自己找寻、
上海三大特色?
1、活力
有工作压力,也有生活压力。但处处充满着的活力。傍晚广场舞的音乐声,一群洋溢着青春笑脸的老头老太太,让晚霞都变得活泼可爱起来;街头滑板的男生,嬉笑逛街的女生,踩着音乐的节奏,踏着城市的节拍。老少和睦,亲切友善,形成了上海人独有的精神风貌,给很多外来游客留下了深刻的印象。人文和风景并存,才是上海的最大“财富”。
2、天气
上海的天气,因为太差上过微博热搜,受网友瞩目;也因为太好,上过微博热搜,受网友羡慕。天蓝的时候,像是油画一般,仿佛置身仙境。从外滩眺望陆家嘴,蓝天白云下的高耸建筑,美不胜收。朋友圈拍的蓝天白云都可以开个展览。
变天的时候也是猝不及防,一天过四季是常有的事,永远焦虑的问题只有一个:明天穿什么,冬天突然来个20多度,夏天突然又把长袖翻出来,都是常有的事,所以大魔都每个季节感冒的人也都不少。可是,无论天气恶劣还是暖阳,都阻挡不了我在这里前进的坚定步伐。
3、美食
上海的美食,经常被津津乐道。但人们谈论的大都不是味道,而是门口的队伍。清明时的青团,端午时的粽子,中秋时的月饼,每个节日,排队都成了一种习惯。上海人将这些传统美食融入进更多地方特色,让更多人觉得过节多了份仪式感。
年轻人喜欢的茶点,是出去玩时路上的“能量补给”,尽管走到哪里都人满为患,依旧抵挡不住想要去排队购买的欲望。很多时候,排队并不是为了随大流,而是对美食的追求让人奋不顾身起来。
1、地貌特点:上海是长江三角洲冲积平原的一部分,平均高度为海拔2.19米左右。海拔最高点是位于金山区杭州湾的大金山岛,海拔为103.70米。
2、气候特点:上海属亚热带季风性气候,四季分明、日照充分、雨量充沛。上海气候温和湿润,春秋较短、冬夏较长。2013年,全市平均气温17.6℃,日照1885.9小时,降水量1173.4毫米。全年60%以上的雨量集中在5月至9月的汛期。
3、自然***:上海市内水***流量主要由黄浦江及其他市内河道流量构成。黄浦江年均径流量为300多立方米/秒,年均流量100亿立方米,加上其他市内河道流量,上海市内水***年均径流量合计为145 亿立方米。由于一些外生因素的影响,每年水量变化较大,一般大致在50至230亿立方米的区间内波动。
到此,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古人评价上海美食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,希望介绍关于古人评价上海美食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。